尽管伴随着希望和质疑,但是3月份的钢市总体上并没有让太多人感到失望,窄幅波动上行的大趋势基本符合大家的预期,各大主要钢材品种较春节后均出现150-200元左右的涨幅,3月份各品种也有近100元的上涨。据监测显示,截至3月29日国内十大重点城市6.5mm高线均价较2月底上涨83元,25mm二级螺纹钢较2月底上涨65元,5.5mm热轧板卷上涨94元,20mm中板涨幅近100元。
产成品利润回升
随着市场价格的回升,钢厂的盈利状况趋于好转。截至3月底,监测的制造成本显示,钢铁企业成品材生产利润出现回升,其中冷卷、二级螺纹和高线盈利能力处于领先地位,在200-300元之间;热卷、中板的盈利能力在100-200元之间,再次的是方坯和带钢,生产环节的利润在百元以内。伴随着钢厂生产毛利的增长,钢厂的生产积极性也明显提高。
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监测显示,3月份国内钢厂检修排产计划较前几月明显减少,其中建材检修钢厂9家,影响产量近40万吨,板材检修厂家不足5家,影响产量近15万吨,仅达到之前影响产量的三分之一。在检修名单上,已经很难看到二三线中板厂的检修计划了,而在此之前,二三线中板厂一直是板材减产检修中的主力军。随着本轮现货市场价格拉涨,前期超跌的中板品种亮出不俗的战绩,截至3月底,国内中板价格较春节后拉涨近300元,纠正了自去年以来中板与热板间不正常的价差,也结束了众多中板厂长达半年的大规模减产检修,未来产量的回升已是无可避免。
旬产再次突破190万吨
中钢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3月中旬重点企业粗钢日产量162.2万吨,旬环比增3.2%,较上一旬增加0.7个百分点,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;全国预估粗钢日产量191.9万吨,旬环比增1.1%,较上一旬减少12个百分点。
这是中钢协粗钢旬产继去年10月中旬后第一次突破190万吨。去年四季度,受市场资金紧缩影响,下游需求放缓明显,钢价大幅探底,资金成本高居不下,钢材市场整体处于收缩区间。统计数据显示,去年10月份,77家钢铁企业亏损面从9月份的9家增至25家,亏损面扩大32.5%。自此,钢厂开始了最艰难的行情,在成本居高不下,下游需求不振的双重夹击下,自去年10月中旬,粗钢旬产数据结束了连续8个月,在190万吨以上的高产记录后,旬产下跌至160万吨。
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监测显示,11年4季度国内中大型钢厂检修减产量明显增加,其中每月长材影响产量超过60万吨,板材产线受减产检修影响每月平均超过近100万吨,最高曾达到180万吨,4季度停炉闷炉现象也极为普遍。
去库存进程艰难
临近需求旺季,钢价开始回升,钢铁生产企业盈利好转,减产检修明显减少,从目前的排产预测,3月下旬的粗钢产量依然有继续推高的可能。
粗钢产量的强劲回升,以当前的交投情况,对后市的钢市并不是一个理智的决策。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,3月上旬钢厂库存仍处于1077万吨的高位,比正常时期的水平高出约20%。即便我们假设这部分量的库存不流入流通市场,产能恢复所带来的额外产量依然有百万吨,这对于目前下降缓慢的社会库存将是一大冲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