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,人均土地占有率日趋减少,向地下空间发展已是国策。近年来建设的地下工程数量日趋增多,但质量上不尽人意。据四个大型城市近两年竣工的工程调查,渗漏水病害工程达到70%。甚至有的正在施工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,也因渗漏水而停建治水。每年因渗漏而需修复的病害工程,给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。这种劣质工程,不符合我国发展速度和质量要求,急待改进。
A.形成渗漏水的原因分析
a.水位返升的危害
由于地面建筑量猛增,人为地把地表含水层通道破坏,导致地下水流不畅,加上诸多高层建筑的基础多样化,建成了若干个视而不见的蓄水区。地表水储量增加,水位返升,而深层水却出现贫乏。如某市规化建设住宅小区,在空旷地勘测地下水标高为负7.5米,建设三年后复测地下水标高仅负1.5米,地下水位变化,致使小区的楼房地下室渗漏率达100%。
b、强排降水的危害
施工大型基础时,开挖到水位之下,为了保证施工正常进行,采取强排降水措施。如1000m2的基础,地下二层工程,开挖到负8米,因渗水,设8个泵站强排降水,工期期需50天,工程才能建出地面,此项工程排水达60万立方,不仅极大的浪费了水资源,而排放时把周围水网沟通,易形成沉降,工程的基础附近成了蓄水区。当停工不排水时,蓄水饱和,水位上涨,未施工完主体工程,地下室负二层受到渗漏水的危害。
c、设防不周的苦果
如初勘测地下位标高为负7.5米,而建一层地下室为负3.5米,中间有4米隔水层。这样工程,一般不设采光板层,仅设防潮措施。而竣工后,地下水位返升,形成地下室渗漏,延续渗水二年时间,承重墙内钢筋严重锈蚀、剥离,墙体析出白色的条痕,进一步检查,墙体内部因渗水析出钠成份,化学腐蚀严重,墙体的强度、抗渗指标下降,是隐患病态工程,易出现严重的险恶事故。
B.防治渗漏水要点
建设地下工程,是多道工序的综合建筑。要达到高标准质量要求,必须是各道工序确保质量,不留隐患。前道工序达标,再进行下道工序。设计合理,施工达标,分层验收,整体一致的施工质量。
a.设计
掌握本工程地区的地下水变化和规律,做好结构自防水为宗旨。设计合理的抗渗指标,以实际施工质量为依据,做到施工无滴渗,竣工无陷患的高标准。
b.监理
设计的具体标准,分解到各个工序中,明确质量要点,监督施工单位达到标准,事事具细,认真,才能达到质量保证的效果。重要工程的防水施工应实行旁站监理。